江苏省环保厅认定的环境综合检测资质
构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
- 文章来源:宿迁泰斯特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1-1-25
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民富。多么怡人的景象,多么诗意的生活。而这一景象、这种生活,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生动实践中,正在变为现实!
河流是生命之源。厦门幅员不大,九条小溪逶迤穿行,莺飞草长,流水潺潺,那是我们先辈的生命依托,是留住乡愁之所在。昨日,我市召开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现场推进会,总结推广海沧过芸溪、集美后溪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经验,拉开了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帷幕。
去年12月,我市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、实现“五位一体”全面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平台,选择集美区后溪、海沧区过芸溪作为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。半年多来,两区以水系为脉络、以问题为导向,创新机制,积极探索治理模式,发动干部群众共同参与,各相关部门联动共治,推动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改善,实现了人民生活富裕,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步提升,推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。
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,是一项长期的、复杂的系统工程,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,但是万万不可松懈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,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,建设“产业优、机制活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新福建的重大举措,是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手段,也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。各级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,再接再厉,进一步推进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,需要一个好的机制。小流域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田整合和水利建设,也不是简单的截污,而是区域环境的综合系统治理。首先要摸清现状,查清污染源,从源头下手,加以彻底解决;其次要坚持统筹发展理念,创新统筹协调机制。对流域内的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、村庄等进行系统综合治理,实现宜居村庄与优美生态相得益彰;再次要明确责任,狠抓落实,区、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,跨部门、多层级统筹协调。要固化试点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,结合各自的实际,因地制宜,形成治理模式和工作机制,确保治理工作在各层级生根落地。
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,要把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民富”作为工作的落脚点。按照共同缔造的理念,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,调动流域居民的积极性,因势利导,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生计,引导群众逐步向现代生活生产方式转变,让区域内的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各要素互相协调,相互促进,让水更清,山更绿,天更蓝,民更富,进而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建设的各领域,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,形成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模式,推动“五位一体”全面发展,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。
- 上一篇:政策环评要注重六个主要程序
下一篇:环保公益迈入“互联网+”